我院院长出席COP29“多利益相关方推动城市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大会边会

2024年11月30日

11月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多利益相关方推动城市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主题边会在阿塞拜疆巴库召开。本次边会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CMSA)和野生救援(WildAid)共同主办,我院理事长兼院长李怒云受邀出席,分享了我院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解决方案宝贵经验与实践成果。

 

 

李怒云指出,森林是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早在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便启动了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主题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截至2024年1月,全国已有219个国家森林城市,覆盖全国31个省份,森林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

森林城市在城市气候治理中具有三大核心功能:一是生态功能,通过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发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吸附灰尘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二是景观特色,在城市种植大片森林、建设湿地和森林公园等,不仅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还因四季丰富的生态美学价值带来视觉享受;三是生物多样性价值,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增加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为城市提供更多生态服务。

以北京为例,近年来通过实施两个百万亩平原绿化工程,大幅提升了首都的绿地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大规模绿化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还有效恢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各种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等野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在此基础上,北京建设了一千多以森林和绿地为主的城市公园,为市民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和亲近自然的空间。这些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宜居性,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直接行动。这些成效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协同履约的具体实践。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于今年8月参与北京百万亩造林工程碳汇项目的开发工作,致力于通过提供科学的技术服务,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绿色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和可持续实践示范。

在多利益相关方协作机制方面,李怒云院长强调,政府、企业、社区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是推动城市气候治理的关键力量。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积极参与政策咨询与标准制定,致力于推动生态补偿与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为地方政府实现气候目标提供科学支持和实用工具。

两年前,我院联合国内外知名专家,致力于创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绿色自愿减排标准”(GVER)。GVER旨在为地方政府制定和落实“双碳”目标提供可靠技术工具,同时为企业自愿碳减排、参与生态保护补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解决方案,以为城市生态建设和气候适应提供支持。

我院高度重视公众参与和社区赋能,通过持续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增强居民对气候适应和生态保护的认知与参与度,同时通过为基层业内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为城市气候治理做出贡献!

 

 
此次边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进一步参与城市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打开了新局面。未来,我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多方协作,共同探索城市绿色发展的新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
源自: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
返回列表